cover_image

行走在“一带一路”上的匠人 | 朱二奴:一针一线尽显“土族”风情

时代记忆
2018年12月02日 23:41

图片

图片

刺绣又名女红 、针绣,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,在漫长的历史沉淀中刺绣也衍变出诸多门类。在今年的非遗捷克展中,青海河湟刺绣传承人朱二奴老师携带自己的刺绣作品亮相布拉格,给人们带去一场不一样的土族风情。

 

今年11月14日—11月20日,由荣程集团时代记忆主办的“2018中国·时代记忆非遗捷克展”圆满落下帷幕。十余位中国56个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走进捷克布拉格,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,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,为海外友人送去了一场东方文化盛宴。


图片


朱二奴,土族,青海河湟刺绣技艺传承人


图片


土族,能歌善舞,土族的姑娘更是心灵手巧,绣得一手好刺绣。

根据土族的风俗,土族的姑娘都要从小就要学习刺绣,掌握各种针线技艺,在出嫁前,土族的姑娘会将自己绣制的衣服、佩饰、鞋袜等向娘家人一一展示;然后在新婚庆典之机,向婆家人、亲戚朋友们展示自己的绣品,并向婆家亲人赠送自己亲手绣制的物件,刺绣成为婆家判别儿媳妇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准。


图片


朱二奴从9岁开始就跟随自己母亲学习刺绣了,她母亲也是当地有名的民间刺绣艺人,俗称“样子其”(土语),既能绘画又能剪纸,朱二奴从小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,刺绣技艺很快就闻名乡里。


图片


青海河湟刺绣中最难的就要数构图了,一个个工整对称的图案就如同土族特殊语言,有着土族独特的印记和特色。

从小对刺绣耳濡目染的朱二奴早已对那些土族风情的图案烂熟于心,在刺绣时从来不打草稿,所做的花样一次成型,引得十里八乡的邻里总要来讨教一二。


图片


青海河湟刺绣以平绣为主,还有盘秀、拉锈、网绣、锁绣等绣法,做工精细,构图简练、色彩庄重、对比强烈;常被用来绣在服饰、鞋帽、袜子、枕头等生活用品上,或许也正因为它实用的特性,使河湟刺绣代代传承,流传至今。


图片

图片


多年来朱二奴一直从事民间刺绣活动,免费为村里姐妹们画样、剪纸、配色、指导刺绣方法,开展义务服务公益活动,自2008年参与组织成立青海省民和县土族刺绣协会以来,她义务承担民和县土族刺绣协会专职教师的角色,培养了一大批刺绣学员和专业技术人员,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河湟刺绣的传承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
图片


此次捷克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外面的世界太精彩,布拉格城市很古老,布拉格文化更悠久,希望能通过此次活动,努力找到和捷克方互惠互利的切合点,继续走好“一带一路”,做文化传播的领航者!

——  朱二奴



图片

匠心感悟

近年来,中国在保护、传承和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,而荣程集团也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、传承和创新,探索发展非遗的“新”路径,通过“走出去,带进来”的方式,以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,铸造“中国的品牌,世界的字号”,与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文化产业的成果。


相关文章链接

时代资讯 | 2018中国时代记忆捷克非遗行代表团访问捷克华商联合会!

“一带一路 你我同行”—2018中国时代记忆非遗展惊艳布拉格

时代资讯 | 文化无国界 中国非遗传承人与捷克手工艺人亲切交流

非遗捷克展系列报道 | 魏国秋:一线“牵”出百年津门乐趣

非遗捷克展系列报道 | 刘雅梅:一丝一线“绣”出皇家富贵

非遗捷克展系列报道 | 李玉良:方寸之间“烙”出大千世界

非遗捷克展系列报道 | 兰卡:一笔一信仰,一画一修行

非遗捷克展系列报道 | 陈英:游刃于薄壳之上的“指尖艺术”

非遗捷克展系列报道 | 侯圣存:它古老而神秘,记录着水族悠久的历史


图片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时代记忆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